采访中,新能源公司综合管理部信息管理经理杨建的电话不时响起,项目现场一旦遇到信息化问题,都会反馈到这里。杨建有些不好意思:“公司目前有几个大项目,比较忙……”
新能源公司成立后几年,随着项目规模不断扩大,原有信息化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,公司多方探索,终于打造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模式。
旧模式碰撞新问题
新能源公司成立初期,风电项目、生物质能项目相继施工。由于产业布局分散、地处偏远、项目规模小及施工时间短等特点,同步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。
由于各项业务很“新”,新能源公司信息化建设并无经验可循,往往在外力推动下被动完成。以风电为例,在建设阶段并没有配套信息化建设,而是在后续阶段依据需求不断完善。风机监控系统、功率预测系统、电压控制系统等,就是在电网公司的“压力”下,由设计公司协助完成的。
随着施工项目不断增多,投资几百亿的大项目开始出现。“信息化相当于项目的神经系统,规模小的时候,在后续阶段进行信息化建设还不会有明显影响,但对于大项目,如还采用这种模式,那根本来不及。”杨建介绍说,打造信息化建设与大项目施工同步进行的新模式势在必行。
改变模式困难重重
尽管意识到了问题,但新能源公司要变更信息化建设模式并不容易,必须痛下决心,在思想、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突破。
新能源公司所属项目比较分散、地处偏僻,这也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不能依靠单次大规模投资来解决问题。同时,建设信息化的核心要素也很难及时到位。如作为通讯最基本要素的网络连接,在很多项目很难获取。
新能源公司大项目信息化基础薄弱,行业特点也决定了新能源公司所属项目人员非常精简,专业做信息化的人非常少。
内外兼修终“突围”
杨建介绍说,几年来,他们通过电话交流、学习历史资料等途径跟外部公司进行全面对标,对大项目信息化建设有了整体了解,掌握了管理和技术发展的趋势。
在内部,新能源公司勤练内功谋积累,提升机关的服务意识。在制度制订、落实等方面与基层单位密切沟通,在掌握基层现实需求的基础上,强化信息化制度建设。仅2013年初即整理、修订《信息化规划管理办法》、《信息化投资计划管理办法》等10项规范,对信息化建设出台了全面管理措施。
经过不断努力,新能源公司有了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能力,信息化建设与大项目施工同步进行,不再“先盖楼再穿线”。2013年,新模式在山西、内蒙古煤基清洁能源及风电等项目进行了应用,效果明显。(记者 李炜 通讯员 田晓龙)
宁波圣威密封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、大型流体及密封材料生产商和技术提供商,是中国石化集团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定点企业。产品荣获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认证,并且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。
公司拥有六个专业流体密封制品和流体连接件生产车间,分别从事缠绕垫片,金属缠绕垫片,石墨垫片,金属包覆垫片,四氟垫片,四氟盘根的生产和销售,技术力量雄厚、具备有完善的研制、开发生产密封制品的技术能力和人员队伍。